福鼎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近些年成为了各大茶叶交易市场的新宠,在茶叶爱好者中间一直热度不减。
常在江湖飘,掉坑几率高。茶百科来填坑啦!
1、终南山上不仅有豪迈奔放抗金护民的丘处机,也有阴险卑鄙勾结外敌的赵志敬。
不要迷信名山。
虽然自古名山产好茶,但也要有分别心。同一个产区内,树种、原料也并不完全统一;即使同样的原料,不同的制茶师傅,不同规模的大小茶厂,制茶方法、制茶工艺也高下有别,茶叶品质也自然参差不齐。
核心产区也有不好的白茶,高山茶园也未必都出好茶,大姥山名气大,你上去看看,没有多少白茶。
2、江湖传言“北乔峰,南慕容”,实际上,两者差距之大,颠覆你的想象。
不要迷信品牌。
品牌的形成是个人和企业长时间有针对性的打造而形成的,可能是品质的因素更重,也可能是营销的因素更多。
白茶的品牌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购买和收藏白茶时,也要选择符合自己的茶品。
3、客栈饭馆里的凉拌牛肉女儿红够规格吧,郊外茅屋里,黄蓉的八宝肥鸭叫花鸡老乞丐却是随便吃。
不要迷信价格。
好白茶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贵,反之,有高价格的也未必一定是好白茶。
不盲目攀比,也不贪占便宜,丰俭由人,选一些适合自己口味,价值相符的茶品就好。
4、少林寺里空闻大师忙着各地参加英雄大会,反倒是藏经阁中静默的扫地僧技压群雄。
不要迷信大师。
因为,一方面真正的“大师”真的很少,白茶界敢称大师的不超过三人,何况即使有这三个人,也不是他们自己称自己大师,也是被别的商家茶人捧出来的;另一方面大师也不是每款茶都能做的很好;再一方面,大师茶的量真的也很少。
如果非大师不可,切记:收藏白茶就去找做白茶的,而不是找红茶或者普洱的制作大师。
5、你眼中通晓音律善解人意的婆婆可能是手段狠辣正当妙龄的魔教圣姑;美须翩然义正辞严的师父也可能是个最无情无义的伪君子。
不要迷信自己。
我们的辨识能力常常受制于眼界、性格、知识或境遇。
有的收藏者很自信,当地转三天,就发觉领悟到了白茶工艺的精髓,不就是“萎凋→干燥”嘛。茶青专人采、茶叶单独晒,认为晒干了就装箱,然后带下山,亲力亲为,浑然天成,茶山茶厂都留下了忙碌的身影,就是这么讲究!
结果?发酸变质的茶叶属于哪种垃圾我们来学习一下?
须知,白茶是工序简单,工艺复杂的茶类,制茶师傅们都是通过了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精准掌握了这门技艺,看似简单的工序,其中蕴含大学问,这就是为什么高品质的白茶,都制程较慢,推出上市越晚的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6、不要迷信茶友朋友
7、不要迷信XX仓。
8、“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于是,江湖掀起腥风血雨,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野生”、“百年”、“古树”、“荒野”、“珍藏”、“限量”、“稀有”......
这是茶品的真实属性?还是生拉硬拽来的噱头诱惑?亦或是明目张胆造假的道德沦丧?
概念水深,不要偏信,基本上越是新概念的白茶、越是急于上市抢着推出的,越不具有收藏价值。
9、茶喝不药,不要迷信功效。
万物相克相生,公孙家绝情谷里的情花毒,非得是一株长在情花边上不起眼的断肠草。
但小编认为,喝茶更多是一个长期的、养心怡情的过程。无病预防,有病寻医,不以为求得白茶的功效而收藏白茶。
10、房住不炒,不要迷信增值。
老白茶价格逐年暴涨,到底是需求,还是阴谋?
11、不要迷信年份。
为了迎合这部分茶友的心,一些通过人为的手段进行年份作假的老白茶层出不穷,花了冤枉钱不说,再喝坏了健康。
老白茶的价值体现为:在一定年份内,茶叶有可能发生正向转化,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但前提是好原料、好工艺和合适的存放方式综合发力,才会使白茶达到这个目标。同时,这并不意味着,白茶的存放时间越久越好。
白茶业界公认的压饼技术发起时间,大概在2007年、2008年左右,而大多数茶企一般都是2010年左右才引进压饼机器的。面对市场上常见的动辄一二十年以上的老白茶饼,请您一定要捂紧钱包,保持理智。
最保险的方式是,买当年新茶,一部分存一部分喝,日积月累,就可以进入“喝老茶存新茶”的良性存茶循环模式。储存得当,可以在不同的年份品尝到不同白茶的滋味,岂不妙哉!
12、不要迷信书本(出书者/专家)
孟夫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专家同理。
13、不要迷信包装。
漂亮精美的皮壳,低调奢华的漆盒,追求外观高档,迷信包装阔大,认定这才是好茶标配......
14、不要迷信茶商
经营理念的不同,专业背景的不同,茶商亦不同。迷信茶商,只能一叶障目,多学习,多交流,日久知人心,多年坚持下来,有自己连续产品的制茶、卖茶人、茶商至少有可供追寻的产品对比。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