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的生普到了许久,依稀记得试茶的时候喝过,距今天也一个半月了。这一个半月,似乎一直在挂念着它,不知道为什么挂念,也不知道挂念着什么。
是大雪山三字生出的夏日清凉,使人无限的雪景想象?抑或是对大雪山上原始森林、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回忆?
总之,念念不忘,就必有回响!
午后,2019茶百科大雪山生普饼,盘它!
取茶6g,块状,白瓷盖碗冲泡。
干茶外形墨绿、黄绿、相间,尚油润,灰白色芽头白毫满披,条索粗壮。
第一道,出汤后热嗅叶底,白砂糖加盐,又甜又咸,两者并重。温嗅叶底,细腻的蜜香、冰糖的甜香。这个甜香很稳定,但是感觉有点奇妙。不是空洞,不是显现,应该说是空幽。空荡荡的山谷里,看不见兰花长在什么地方,但总能捕捉到兰花清幽的香气,所谓空谷幽兰,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第二道,汤色黄绿明亮,肉眼可见的浓稠,汤在茶杯里,泛着胶质感,稠稠的。汤感先感觉到的是柔软,而后感受到滋味,汤里的甜香细腻。
最大的惊喜是香在汤水里,香落水中,就是茶友们常说的“水含香”。汤里包裹着香,入口即感知,清晰明了。
第三、四道,茶汤清澈,汤面的香气,就像是往水里加点冰糖,再加点花瓣之后的香气,混合着花香的甜和蜜。汤顺,口感却粘稠。
老寿眉香浓、汤浓,如果把老寿眉比作是锥子的话,那大雪山的生普更像是针头,清新的茶汤里,有着刺激的滋味,笑里藏刀。
第五道,沸水冲泡,出汤,热嗅叶底是浓郁的绿豆香,是夏日里的绿豆雪糕的那种既清透又甜腻的味道。这种豆香,是生普杀青工艺良好的体现。茶汤入口甜,滋味刺激,茶汤里的咸更加明显,回甘生津。
记得之前一次吃果脯,表面有白色的糖霜,咬一口特别特别的咸,那叫一个酸爽。只觉得是制作的时候将盐误以为糖,放错了调料。
大雪山生普的咸,让我联想到那个果脯。不过,茶树里的矿物质的滋味,就是咸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茶树的生长环境优越。
第六道,继续沸水冲泡。叶底绿豆香味明显。茶汤浓醇刺激,稍涩,涩感会短时间内化开,不会结在表面,是古树生普的典型表现。挂杯香纯净、空幽。
第七、八道,叶底香气清透,滋味醇正甘甜,稍涩。
第九、十道,滋味刺激性下降,转而更加甘甜。
入口先是满满的滋味物质感受,然后逐渐消失,剩下纯净的甘甜。
冲泡到十三道时,我终于找到关于茶汤“盐加冰糖”更加贴切的描述:蜜饯的做法加盐焗而出来的滋味。
茶汤的柔贯彻始末,其细腻甘甜不如小户赛,却比小户赛茶汤刺激;其刺激感比不过“登临”,却比“登临”细腻柔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大雪山生普,就像是南北方交界处的人。此乃中庸之道也。
看叶底,嫩绿鲜活,清新不失肥厚。
这叶底充分表现出勐库大叶种古树茶的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