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邻安徽,南接湖北;西部和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中部是丘陵岗地,北部是平原和洼地。
信阳毛尖就生长在这里。
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部的茶区。信阳位于江北茶区北部。
由于信阳茶区季节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采制较晚,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优异,所以每年的高山茶信阳毛尖能品饮到,都要多等些时日。
信阳毛尖茶区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交界,东到固始县。
其品质最好的茶区为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唐代,信阳茶已被列为朝廷的贡品,唐《地理志》载:“义阳(即信阳)土贡品有茶。”当时全国的贡茶地区计有16个郡,其中有义阳郡。
宋代,是我国茶史上的鼎盛时期。
苏轼自汴入淮,泛江峡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苏轼在信阳饮淮水一年多,当然也品饮了信阳之茶,得结论曰:
“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种茶者甚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之下。”
这其中的淮南茶区包括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光山一带)、舒州(今安徽省怀宁一带)、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一带)、蕲州(今湖北省蕲春一带)、黄州(今湖北省黄冈、新洲一带)、义阳郡(今河南省信阳一带)。
信阳毛尖从古代优秀到现在。
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得全国首届优质保健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98年“龙岚”牌特级信阳毛尖获得杭州“中茶杯”金奖......
这些荣誉代表着信阳毛尖的实力。
2019年4月4日,茶百科人员行走信阳茶区,来到了黑龙潭。
茶百科常年制作信阳毛尖茶的茶园就在此处。
当日,天气晴好,微风不燥。采摘的鲜叶也精神饱满,生机勃勃。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工艺流程是:鲜叶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
鲜叶采摘回来先摊放一段时间。晴天采摘回来的鲜叶是有一定温度的,摊放一段时间使鲜叶温度降下来的同时,还可以散发水分和青气。
接下来机器筛选,将鲜叶分为三个等级,即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
不同等级茶叶分别进行生锅工序。
生锅主要是起杀青和初揉的作用。
生锅与熟锅并连在一起。
生锅之后茶叶转移到熟锅中。
熟锅的作用是进一步蒸发水分,发挥香气,做调整形,使茶叶外形达到细、圆、紧、直。
茶叶从生锅中赶到熟锅后,开始仍以转揉为主,用茶把子作弧形转动,轻揉茶叶,当茶叶紧细时,便行赶条。用把子梢端的弹力带动茶叶,迅速有力地上下赶动,使茶团充分散开,然后用腕力轻微扇动几下,待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粘手时改用理条。
熟锅之后再次进行风选,而后进行理条。理条是茶叶炒制过程中的一种手法或制法。信阳毛尖理条吸取龙井理条的制法,但和龙井理条不太一样。信阳毛尖理条的基本动作是:抓条和甩条,促进茶条的紧直。
理条之后再进行风选。
风选之后进行初烘。
先将炒制好风选后的干茶用机器干燥一遍。之后摊放、收装回潮。
第二天早上用木炭做燃料(提前生火,火温稳定),待炭火充分燃烧之后,再慢慢文火复烘。隔段时间翻动一次,摊凉,收装回潮。第二天晚上用木炭进行第二次复烘,最后收装。
我们为什么用木炭进行反复烘焙?
初烘后茶叶含水量在10%~15%,复烘后的茶叶含水量约6%。刚制作好的信阳毛尖茶含水率高,容易吸潮,茶味易变青涩。
木炭复烘,茶叶花果香气浓郁纯正,汤色清亮,滋味浓醇,鲜爽甘甜,而非市场上茶友们见到的那种“小浑淡”。
不追求早,茶叶品质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品一杯明前茶,守望春天,鲜叶要高山嫩黄而饱满,工艺要精益求精,品质要花果香味浓郁,好茶信阳毛尖,一切都急不来。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