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香,清凉韵,甘甜醇滑,2008年野生老茶婆砖
2019-05-15 09:59:00 来源:本站 浏览:923

今天,茶百科要和茶友们推荐分享一款颜值与内涵齐飞的茶品----2008年六堡野生老茶婆砖。

老茶婆,是六堡农家茶、传统工艺、古法茶的一个品类。

从前六堡茶农,于秋冬之季,采摘茶树当年老叶或隔年老叶,采用捞水杀青(后多用蒸汽杀青)、干燥后存放,用于自留饮用和药用,这种颇具特殊风味的茶叶被称为“老茶婆”,可不是“老婆茶”哦,茶百科自从推荐此茶,常被友们称呼成“老婆茶”

△茶百科的90年代老茶婆(散茶)

△茶百科2008年野生老茶婆砖撬取

老茶婆,多采于霜降后,茶叶里富含多糖。春水秋香,霜降香,冰糖甜,虽原料粗老,但是存放得当、经岁月氤氲的老茶婆,其香气滋味和健康功用却是很多高等级茶也无法比拟的。

从古到今,六堡农家收藏老茶婆的习俗代代相传,是茶农们自留自饮的“私藏珍品”。

老茶婆,在六堡当地及东南亚华人品茶人间,常认为品饮此茶,有助于祛除身体湿气,调理肠胃,存放时间越久,色泽越深,滋味香气越好,价值亦越高。

这款2008老茶婆砖原料来自六堡茶最核心的产区----广西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不倚茶山地处六堡镇西北部,海拔高,周围峰峦叠嶂,气候温暖湿润,常见云雾萦绕。天然优异的环境滋养出的野生老茶树,采其六堡原种粗实叶片,经特殊工艺制作,已自然存放十多年。

老茶婆,茶百科人利用“轻压”技术成砖。

  • 一是每块砖内都是一个小环境,利于茶内质的后期转化,滋味更加的甘甜醇滑;
  • 二是便于运输;
  • 三是较散茶能节约存放空间;
  • 四是存放过程中也更干净、卫生;
  • 五是每次取饮非常简便,不用茶刀茶针即可轻松掰取。

为了方便茶友们的日常冲泡,采用了“轻压”的制型方式。

取茶时可以用茶针轻松撬下而不会过分损伤叶片完整度,也可以不借助工具,直接用手轻轻掰下即可,没有拆茶经验的友们也不必担心。

茶砖内偶有茶花、茶果、茶梗,这并非是在压制过程中筛分、挑剔的不够仔细,而是作为六堡古法的特有品种,茶花茶果及茶梗皆是可以冲泡饮用的,更好的改善茶汤滋味及协调性。

六堡茶茶花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茶花花粉和茶花蜜,茶果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可极大丰富六堡茶的滋味,增加醇度、甜度等。

在六堡,茶花、茶果都是有专门的成品出售,泡饮或作为其它药用、食材原料。

砖面整体色泽红棕油润,嗅起来是好像在阳光下的一种明亮的、清新的药香,同时还伴有甜甜的醇感。

叶片粗大厚实,叶背呈均匀的棕褐色,一些叶片上肉眼可见小小的自然“虫洞”。

有茶友疑惑了:被小虫子啃过的茶叶还能是好品质的不成?你看金贵的台湾名茶“东方美人”。茶虫是最天然的选择小能手呢,被它“盯上”的叶片往往是甜润度更高,制出的茶品滋味也更为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茶砖原料是采摘于原种生态茶树。

饮用时,取茶约6g,选用紫砂壶。

(冲泡小窍门:可以将较大叶子掰成小片,利于滋味析出。)

置茶入壶,第一道快速润茶、醒茶,出汤弃之不饮。然后再注沸水冲泡,汤色橙黄,清雅明亮,入口之后明显感觉十分甘甜,顺醇,口感爽利。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汤色逐渐由橙黄变为明黄,后转变为浅淡的黄色,甘甜度和清新的药香却丝毫不减,陈香和六堡茶特有的槟榔香更是后来居上,更有意思的是饮后口腔中弥漫着丝丝“凉”气,若轻风拂面般清新悠扬。

上四图是多道茶汤色变化

有品饮过的茶友们分享说,喝这款茶的感觉和老白茶有点类似,甜润、清冽的感觉尤其像白茶“冬片”的薄荷清凉感,不同在于它独有的六堡茶的香味、气息、槟郎香。

除了冲泡法,还可以效仿六堡当地茶农的煮饮法,置壶煮沸后放置,随时饮用,这才是真正的摈弃繁复,返璞归真。感兴趣的茶友们也不妨一试,看看是何种风味!

△2008年老茶婆砖茶的叶底

这款2008年野生老茶婆砖,采用牛皮纸包装,防尘透气,利于后期存放。

正面采用手写体标注茶砖年份及名称,方便茶友们后期辨识。

右上角盖章为茶百科自营品牌“等闲堂”签章,左下角有茶百科贾老师和茶砖制作老师亲笔签名(章)。

整体包装简洁而不失雅致,传统而自成格调。宜品宜藏,给自己以休憩,给未来以期许,收藏时光的重量,沉淀岁月的美好。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阳光明媚的午后,月光皎洁的静夜,约三两好友,饮一壶清茶。以老茶,会故友,忆当年,享当下……


爱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

○订阅茶百科微平台: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个人微信交流:13027628832

○茶百科淘宝店铺:茶百科精选茶馆

http://chabaike.taobao.com(长按网址复制)
友情链接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