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白茶的一个品种。虽借了牡丹花之名,却少有雍容华贵而更具质朴淡雅,自然洒脱。比白毫银针采摘稍晚,又比寿眉稍早;此时的内含物质已经逐渐丰富,兼具了银针的清鲜毫香和寿眉的甘甜醇和,又更显花香。
白牡丹的外形匀整,芽叶连枝成朵,非常像初放的花蕾,虽不及银针那样芽头肥硕别致,但依然芽毫显露,面绿底白,也称“青天白地”,而且叶面和叶脉色泽上也有差别,称作“绿叶红筋”、“红装素裹”。不淡不浓,不娇气也不老练,如谦谦君子,一切都恰当自然的刚刚好。
2019年3月茶百科人第六次行走福鼎守在管阳镇山里晒制白茶。
3月25日采摘特级白牡丹大白茶鲜叶,26日、27日、28日,上天给力,难得的连续三天好天,对于高山白茶来说,有这样的天时加持,再加上管阳镇高山茶大白茶原料,山里师傅们传统工艺日晒制作的坚守,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成就一款难得的特级白牡丹好茶,年年守着,今年这三天,是最最激动人心的三天,幸福感无以言啊。
三四天晴日,在管阳镇山里,只采自家的高山茶园,按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者,采青、开青、全日光萎凋,连续多日守着,终成半成品,然后再复晒成品。其间品尝初成的韵味,那份欢喜,只有亲临方能有所感,也会更加迷恋于白茶的阳光天成、妙造自然。
连续两三日的日光萎凋,室外使其充分享受“日光浴”,受日晒青,日光自然萎凋,才能更好的蕴藏阳光的味道,滋味也更加醇顺,存放这样的白茶,也才有价值,存放后功用也才更好。
辛苦的是每日中午太阳光线强烈时,太阳太好,温度升高,以防止太强烈的阳光晒伤芽叶,大家要快速的齐心协力收起,移入室内。再待光线恰当时移出室外,继续晒,每日都要如此繁复。
随师傅一起搬运茶筛,逐个斜坡背向阳光而晒,一筛筛鲜叶逐个排开,加上清香的气息,劳动的快乐,对传统日晒白茶的美好期待,忙碌而不觉的累。
随着阳光的移动,气温逐渐温暖,空气中弥漫着的气息尽管有着青草的味道,但更加清新,鲜叶也在一点点的变化,逐渐由硬挺而变得软贴,色泽也由青绿变得淡淡的黄绿。
温暖的阳光,陪伴在茶的清香里,睡一会,仿佛在梦里与茶儿相约。
落日西斜,隐入山峦,受日而晒的芽叶,再度移入室晾青。
白天日光萎凋,夜晚室内晾青,使得茶青水分吐出,夜间湿度增加使得空气中水分被茶青吸入,一吐一纳,周而复始,利用水汽的游离为载体,完成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化。
第三日再晒,如此繁复,日光萎凋48-72小时不等,只能根据茶菁、天气、温湿度、风向、周围环境、师傅经验及时观察走水、萎凋情况、茶色变化、茶叶的干度等,进行细致的调节,“温柔伺候”。
两三天的日光萎凋之后,茶叶收起进行再晾,“收水”阶段,此阶段,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更是经验的累积,及时观察了。
然后,再到天气晴好之时,薄摊复晒,再收起晾,最后再足干,按传统方式严格的师傅制作一道上品白茶,都要经过月余,甚至更长时间,才上市推出。
所以茶百科人连续坚守多年制作传统工艺日晒白茶,3月份制作,5月份如今才推出上架。好茶要等,要给它时间,要给高山茶发芽晚的耐心,要给它充分的萎凋适度,充足的走水干燥度,时间的沉淀内敛。
当下,正是它出阁嫁于时。。。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