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的,经常会给人一种错觉:这帮人,真带劲儿,喝着茶就能赚钱!
茶百科小伙伴们甚至都被问过同样的问题:你们上班是不是就是喝喝茶?
这里,小编想统一回复下:是的!
茶季里,几十款毛茶样品堆上桌,乱花渐欲迷人眼,想找到满意的,咋选?没捷径,非试喝不能达。
日常里,盖碗冲着喝,紫砂壶泡着喝,单喝,拼配着喝,两款茶对冲着喝,四款茶审评着喝......
日复一日的饮茶中,学习、对比、品鉴、记录、甄选,乐此不疲。
赤子之心,一如少年。
这不,新制的2019白露茶刚到,“少年们”就又迫不及待的喝将起来了!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指的就是秋天白露时节前后采制的茶品。
秋白露茶,最多见的除了“春水秋香”的乌龙茶,就是深受茶友们喜爱的后起之秀---白茶。
“露凝白”,是茶百科人给日晒白露茶系列取的名字。
2019白露茶,沿袭以往素洁的饼纸包装;高嫩度的原料和精巧的压型工艺,使得茶饼圆润饱满,饼面芽叶完整,清晰可辨。
黄绿、灰绿、墨绿、雾白、褐黄、古铜、灰褐……
正值青春年少时的茶饼上,色彩丰富,缤纷鲜活。
冲泡品饮,五彩斑斓和白瓷盖碗的素净最配,5克茶,四人品,不亦乐乎!
高温冲泡容易暴露茶叶的不足,但却能很好的激发出茶香。
是尝试,更多的是自信吧,尽管是刚刚制作好没多久的新茶,我们还是毫不犹豫的选用了沸水冲泡。
注水、出汤,随着热腾腾的茶味弥散开,一抹清亮的鹅黄色茶汤便呈现在了眼前,汤色干净,像是春日轻寒里、最最先冒出头的小柳芽。
只是看上一眼,心就变得柔软和澄明起来。
第一道,斟入口杯后先另放,这也是茶百科近日试茶时的惯例。待冲泡完毕后再回过头来品饮此第一道茶汤,对比、感受它的滋味口感,趣味无穷,也是鉴别茶品质好坏的一个窍门。
其实,日常也是这样,除了熟普、六堡茶等黑茶品类,冲泡的首道茶汤我们往往是不舍得作为洗茶水倒掉的。
并非是吝啬,原因主要有二:一则茶品的原料、工艺清晰,饮之放心;二是大多数茶的第一道,如高品质绿茶或原料细嫩的白茶如白毫银针、牡丹王等,绝对是精华所在,弃之实在可惜。
注水,再冲。
端起杯,让茶烟靠近鼻子,轻嗅茶香,是以草本香与谷物甜香为主的清甜,隐隐有毫香气。不及花香浓郁,不及酒香猛烈,但其中的清淡雅致,亦使人沉醉。
茶汤入口,首先就是甜,没有一丝丝腻的清甜,犹如山涧泉流,犹如豆蔻年华,虽然带着浅浅的稚嫩,但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味,是挡都挡不住的。
汤感水润,甜且顺。
随着冲泡的次数增加,汤色的亮度、浓度开始加深,白露茶特有的味道逐渐析出,清、凉、甜,纷纷盛装而来。仿佛置身于一片清绿的茶林,和煦的阳光初升,洒落一地碎金。
茶香丰富起来,前调是轻扬的干草香和清幽的花香合奏曲;待片刻,凉嗅公杯时,又糅进了丝丝熟果香,五泡后香气更显高浓,尤其是挂杯香,密实、沉稳、饱满;后期转为悠然的似兰花香,似太阳下植物的香;尾段,是茶叶最原味的、最纯粹的青香和木质香。
铅华洗尽,返璞归真。
茶香与茶汤交融,并在口内逐一释放:谷物的熟香、兰草幽香、清甜的植物气息、淡淡的坚果香......滋味鲜润,清活爽口。
冲泡渐已结束,茶友们还记得我们的第一道茶汤吗?是时候喝喝看了。
入口首先是凉,紧接着就是清甜,同时,伴随着的是---“毫香”,带着蜜味一般。是的,没有笔误,真的是似白毫银针和牡丹王散茶的“毫香”。
口感清甜,香气清新,汤感甜润,再加上北方初冬自然室温下久放后的冷冽...想知道有多好喝?友们也不妨一试。
其实,细想来也很正常。
向来美食美器都得之不易。和其它干燥方式比起来,日晒白露茶好喝,制作起来也费工费时,仔细的晾,耐心的晒,五彩的秋色沁进鲜叶,也沁进了秋日温暖而不炽热的阳光和爽朗的风。
不好喝才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初冬的午后,太阳光透过大面窗玻璃斜照过来,晃眼的亮,惹人懒的暖,就想起了刘禹锡这个别具一格的,观秋的视角。
白露茶总是与秋携手,但秋日却向来千人千面。
窃以为,刘禹锡的秋日很符合2019白露茶最真实的模样。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