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柑”诞生记 | 行走茶区广东新会
2019-09-17 10:26:00 来源:本站 浏览:2971

进入7-9月,小青柑茶迎来了最佳的采摘制作季。

为了钟爱的小心柑和陈皮,茶百科人的茶区行再次到达广东新会。

新会自古以来就和广州、潮州并称“岭南三大古城”,也是“陈皮之乡”。地处西江和潭江交汇地,又近出海口,潮水倒灌,得以形成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造就了茶枝柑的完美品质。

茶百科已连续多年来自己选果、选料制作小青柑普茶,保障品质及口感风味的正宗一致。

一起跟随茶百科的镜头,了解这一颗令众多茶友们如痴如醉的“小心肝”的诞生记吧!

▼ 一切,都是从这片美丽丰饶的果园开始

※ 我见即心醉

7--9月份的柑果称之为青柑。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 有“机”茶园

※ 农夫,果园,有点甜

搬运工--- 茶百科认证

累并快乐着

清新自然,甜香,油润,光泽......非常诱惑人的新会新鲜茶枝柑果!

清洗和挑选

选果标准:通过茶百科对小青柑茶友们的反映总结,一般选择的单只鲜果在重量50到60克。果形较大,内含物质有机物含量相较多,滋味更加饱满厚实。

这样制作生产出来的成品,一般干果皮重3克左右,里面装填的熟普茶9克左右。柑皮与茶的搭配比例1:3,这个比例是小青柑口感较佳的搭配比例。

※ 翻滚吧,青柑君

清洗白白之后油亮有质感

▼ 开孔、开盖、掏肉

清洗过后的柑果,要经过“开果”,做成柑果壳。

这是开的工具,很轻巧,实用、便利。

先开孔,再开盖↓

※ 轻按下去再提起,开口圆整

开口过的柑果,转入下一个工人流程:“去肉”。

用专用手钳类似工具把果肉掏空。

茶友们关心最多的问题就是:“果肉呢?”

答案是:果肉大都扔掉了,所谓有取有舍,有失有得。部分有工厂拿来做酒,还有工厂专门取果肉中的果核提炼药材。

空即是满。果壳做好了,油室密布、饱满,灯光下的灿烂星空。

正宗新会柑果是这样的油室密布的。

▼ 二次清洗、晾晒

掏空过的柑果皮,需要再次认真清洗,然后逐个排在水筛上控水或晾晒。

控干水分之后,小心肝(柑)就彻底准备好了,下面就该“甜心”(填心)了。

▼ 填 茶

茶叶的选择对口感影响很大,好的茶叶会提高整个小青柑的适口性和耐泡度,柑茶融合入口的滋味也更加纯正自然。

茶百科每年制作小心柑茶,都会选择新会核心产区的柑果,搭配勐海的宫廷级熟普。

新会柑与勐海熟普,跨越千里,二者的完美“联姻”,无论冬夏,皆可适当品饮,身心皆宜,并且在陈放“成长”的过程中,其功效“普世”价值更高,所以近年来,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 排排坐,“吃饭”喽!

▼ 脱水干燥

小青柑为了长期保存需要进行脱水步骤,分不同的工艺,有生晒、烘干或烘晒结合等方式。

生晒果使得柑油味更厚,但生晒的柑普茶只有存放两三年转化后口感才会好喝,当年新制的小青柑,基本上喝不出什么美好的体验,生晒的量少,价高。

低温烘使花果香味显著,柑果香更清新、更浓郁、更持久些。

所以以晒烘结合、低温烘干为主是新会制作柑普茶的通用做法,既保证了当下的美好口感,又有价值功用。

※ 刚开始晒的小鲜肉,即将晒成“古天乐”

※ 贾老师说:一个给我自己,一个你们分

▼ 包装

烘干后的柑普茶,我们先密封存放一段时间,去火气、转化、有挂霜。

挂白霜,其实是柑果芳香油挥发后,由于容器密封,再附着在果表皮上。白霜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

柠檬烯是多种水果(主要为柑橘类)、蔬菜及香料中存在的天然成分,在柑橘类水果(特别是其果皮)含量较高。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这种挥发柑油晶有疏肝破气,润肺生津,使人通窍。

※ 盛装,待友来

然后再拿出来挑选均匀的、包装棉纸,对茶叶不满的还要再装满茶叶,再包装,才算完成。

至此,茶百科的小心柑完美诞生,然后就是静静等待着面见亲爱的茶友们啦!

你的小心柑,到了!


爱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

○订阅茶百科微平台: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个人微信交流:13027628832

○茶百科淘宝店铺:茶百科精选茶馆

http://chabaike.taobao.com(长按网址复制)
友情链接

© 2011-2020 等闲堂

豫ICP备14024027号-9